重锤物位计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中期,是一种半机械式的物位测量装置,可以解决一定范围内的物位测量问题。早期的重锤物位计主要依赖于纯机械结构原理进行测距,之后逐渐转向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也对重锤式物位计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设计,但其测控分离的设计架构并未改变。
上世纪80年代,德国UWT公司结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研制出机电一体化的UWT重锤物位计。该设备首次应用了锤体驱动单元与物位测量单元相互独立的设计思想,之后该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逐代改进。该设备应用广泛,实用性高,操作简便。但体积巨大,售价昂贵,且使用过程中容易因结构或传感器的故障发生埋锤丢锤等故障问题。该设备也是第一代测控分离式的重锤物位计。
20世纪初美国MONITOR公司在重锤料位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该系统以液晶显示屏代替了原先的LED数码管,同时为人机交互页面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此外系统配备了双重光感系统,提高了物位测量的精度;其智能电机传动系统也使得锤体运行更加平稳,并且无需额外的调速装置。
我国的重锤物位计研发起步较晚,当前绝大部分生产商多采用国外的测控分离式设计方案进行重锤物位计的生产研发和销售。2009年广东工业大学在测控分离式重锤物位计的基础上,将图像识别技术与PLC控制相结合,研发出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料面测量系统(NHLM系统)。该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重锤物位计易发的埋锤、丢锤等故障进行判别诊断,但该系统在实际工况中容易产生因粉尘堆积粘连而导致的镜头遮挡问题。
2011年宝钢集团八钢公司针对传统重锤物位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重锤物位计做了结构上的改进。如:以柱状锤体代替十字形状锤体,在锤体上部的钢管内假设除尘器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锤体接头易断裂、粉尘粘连等问题。